Skip to content

急救入門:識別同處理急救技巧

Table of Contents

識別哮喘的徵兆及治療方法 (Asthma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哮喘發作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n Asthma Attack)

  1. 呼吸困難 (Breathing Difficulty): 受影響者可能會感到胸悶和無法深呼吸。
  2. 喘息聲 (Wheezing): 呼吸時會發出哨音般的聲音。
  3. 咳嗽 (Coughing): 尤其在夜間或早晨更為嚴重。
  4. 胸部緊繃 (Chest Tightness): 感覺胸部被壓迫。

如何處理哮喘發作 (How to Treat an Asthma Attack)

  1. 保持冷靜 (Stay Calm): 幫助患者保持冷靜,避免恐慌。
  2. 使用哮喘噴霧劑 (Use Asthma Inhaler): 如果患者有攜帶快速緩解吸入劑(如沙丁胺醇),立即協助使用。
  3. 坐在舒適的位置 (Sit in a Comfortable Position): 不要躺下,坐直可以幫助呼吸。
  4. 放鬆衣服 (Loosen Tight Clothing): 確保呼吸不受限制。
  5. 持續監測 (Monitor Continuously): 觀察症狀是否改善。
  6. 如果情況未改善,尋求醫療協助 (Seek Medical Help if No Improvement): 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立即就醫。

預防哮喘發作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Asthma Attacks)

  1. 避免已知的觸發因素 (Avoid Known Triggers): 如塵蟎、花粉、煙霧等。
  2. 定期使用控制性藥物 (Regular Use of Control Medications): 如果醫生有開處方。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 包括適量運動和均衡飲食。
  4. 環境控制 (Environmental Control): 保持清潔,減少灰塵和過敏原。

總結 (Conclusion)

哮喘是一種可以得到控制的疾病。了解識別哮喘的徵兆和適當的應對方法,對於保護患者的健康至關重要。如果你不確定怎麼處理,或者症狀嚴重,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識別及治療過敏性休克 (Anaphylaxi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過敏性休克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naphylaxis)

  1. 皮膚反應 (Skin Reactions): 如皮膚搔癢、紅斑、蕁麻疹。
  2. 呼吸困難 (Difficulty Breathing): 喉嚨腫脹導致呼吸道阻塞。
  3. 嚴重腫脹 (Severe Swelling): 嘴唇、舌頭、喉嚨或面部腫脹。
  4. 胃腸不適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 嘔吐、腹瀉。
  5. 心血管症狀 (Cardiovascular Symptoms): 心跳加速、血壓下降、頭暈或昏迷。

如何處理過敏性休克 (How to Treat Anaphylaxis)

  1. 立即致電急救服務 (Call Emergency Services Immediately): 這是一種醫療緊急情況。
  2. 使用肾上腺素自動注射器 (Use an Epinephrine Auto-Injector): 如果患者有,立即按指示使用。
  3. 讓患者保持平躺 (Lay the Person Flat): 提高腳部可以幫助血液循環。
  4. 監測患者的狀態 (Monitor the Person’s Condition): 觀察呼吸和意識狀態。
  5. 不要給予任何口服藥物或飲料 (Do Not Give Oral Medications or Drinks): 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難或意識不清,這可能加重情況。
  6. 如果患者不省人事,進行心肺復甦術 (Perform CPR if Unconscious): 如果患者沒有呼吸或沒有心跳,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

預防過敏性休克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Anaphylaxis)

  1. 避免已知過敏原 (Avoid Known Allergens): 如食物、蜜蜂叮咬、藥物。
  2. 攜帶肾上腺素自動注射器 (Carry an Epinephrine Auto-Injector): 對於有嚴重過敏史的人士來說,這是必須的。
  3. 配戴醫療警示手鏈 (Wear a Medical Alert Bracelet): 讓他人知道你的過敏情況。
  4. 告知家人、朋友和同事你的過敏情況 (Inform Famil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讓他們知道如何在緊急情況下幫助你。

總結 (Conclusion)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需要立即處理的嚴重過敏反應。了解其徵兆和適當的急救措施對於保護生命至關重要。如果你不確定如何處理,或者情況似乎非常嚴重,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識別及治療過度呼吸 (Hyperventilation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過度呼吸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Hyperventilation)

  1. 快速深呼吸 (Rapid, Deep Breathing): 呼吸比平常快很多或很深。
  2. 心悸 (Palpitations): 心跳感覺加快或不規則。
  3. 頭暈 (Dizziness): 可能感到頭昏或即將昏倒。
  4. 麻木感或刺痛感 (Numbness or Tingling): 尤其在手指、嘴唇周圍。
  5. 緊張或焦慮 (Tension or Anxiety): 感覺不安或過度緊張。
  6. 胸部緊繃 (Chest Tightness): 可能伴有呼吸困難的感覺。

如何處理過度呼吸 (How to Treat Hyperventilation)

  1. 保持冷靜 (Stay Calm): 幫助患者放鬆,避免增加其焦慮。
  2. 安慰患者 (Reassure the Person): 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安全的,這是一個常見的反應。
  3. 引導患者放慢呼吸 (Guide Slow Breathing): 指導他們進行深呼吸和慢呼吸,例如呼吸五秒、吐氣五秒。
  4. 鼓勵坐下或躺下 (Encourage Sitting or Lying Down): 避免患者因頭暈而跌倒。
  5. 避免讓患者呼吸進袋子 (Avoid Breathing into a Bag): 這個過時的方法可能會增加風險。
  6. 尋求醫療協助 (Seek Medical Help): 如果症狀持續或有其他健康問題,應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過度呼吸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Hyperventilation)

  1. 學習放鬆技巧 (Learn Relaxation Techniques): 如深呼吸、冥想。
  2. 管理焦慮和壓力 (Manage Anxiety and Stress): 透過心理諮詢或自我調節技巧。
  3. 規律運動 (Regular Exercise): 有助於減少焦慮和壓力。
  4. 避免刺激性物質 (Avoid Stimulants): 如咖啡因和尼古丁。

總結 (Conclusion)

過度呼吸常常是由焦慮或緊張引起的,了解如何正確處理這種狀況對於幫助患者恢復正常呼吸至關重要。如果狀況沒有改善,或者患者有其他健康問題,請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心臟病發作 (Heart Attack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心臟病發作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Heart Attack)

  1. 胸痛或不適 (Chest Pain or Discomfort): 感覺壓迫、擠壓或疼痛在胸部中央。
  2. 上身不適 (Upper Body Discomfort): 包括胳膊、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的疼痛。
  3. 呼吸困難 (Shortness of Breath): 可能伴隨或不伴隨胸痛。
  4. 其他症狀 (Other Symptoms): 冷汗、噁心或頭暈。

心臟病發作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Heart Attack)

  1.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Call Emergency Services Immediately): 這是一種緊急情況。
  2. 讓患者保持靜止 (Keep the Person Still): 幫助他們坐在一個舒適的位置。
  3. 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 (Administer Low-Dose Aspirin): 如果有的話,讓患者咀嚼並吞下兩片低劑量(81毫克)的阿司匹林,除非他們對阿司匹林過敏或被告知不要服用。
  4. 使用硝酸甘油噴霧 (Use Nitroglycerin Spray): 如果患者已被醫生處方,按照指示使用硝酸甘油噴霧。
  5. 持續觀察患者狀況 (Monitor the Person’s Condition): 注意他們的呼吸和意識。

預防心臟病發作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Heart Attacks)

  1. 健康飲食 (Healthy Diet): 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
  2. 規律運動 (Regular Exercise): 幫助維持心臟健康。
  3. 戒煙 (Quit Smoking): 抽煙是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4. 定期醫療檢查 (Regular Medical Check-ups): 監測血壓、膽固醇和糖尿病。

總結 (Conclusion)

心臟病發作是一種嚴重的醫療緊急情況,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了解識別心臟病發作的徵兆和急救措施對於挽救生命至關重要。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並按照上述指引進行急救。

識別及治療中風 (Strok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中風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Stroke)

使用「FAST」記憶法來識別中風的主要徵兆:

  1. 臉部(Face): 一邊臉部下垂,特別是當試圖微笑時。
  2. 手臂(Arms): 試圖舉起雙手時,一邊手臂下垂或無力。
  3. 語言(Speech): 說話含糊不清或語言理解困難。
  4. 時間(Time): 如果觀察到以上任何徵兆,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中風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troke)

  1.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Call Emergency Services Immediately): 中風是緊急情況,需要立即醫療介入。
  2. 保持患者平靜並穩定 (Keep the Person Calm and Stable): 幫助患者坐下或躺下,頭部和肩部稍微抬高。
  3. 監測患者的呼吸和意識狀態 (Monitor Breathing and Consciousness): 確保患者的呼吸道暢通。
  4. 不要給患者任何食物或飲料 (Do Not Give Food or Drink): 中風可能影響吞嚥能力。
  5. 如果患者失去意識,進行心肺復甦術 (Perform CPR if Unconscious): 但只在患者沒有呼吸或沒有心跳的情況下進行。

預防中風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trokes)

  1. 健康飲食 (Healthy Diet): 控制鹽分和脂肪的攝取。
  2. 規律運動 (Regular Exercise): 幫助保持健康的體重和血壓。
  3. 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取 (Quit Smoking and Limit Alcohol): 這些都是中風的風險因素。
  4. 管理血壓和膽固醇 (Manage Blood Pressure and Cholesterol): 定期檢查,並根據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
  5. 控制糖尿病 (Control Diabetes): 通過飲食、運動和必要時的藥物。

總結 (Conclusion)

中風是一種嚴重的醫療緊急情況,對於挽救生命和減少長期殘疾,迅速識別和治療至關重要。如果你懷疑有人中風,立即採取行動,撥打急救電話。

識別及治療糖尿病緊急情況 (Diabetic Emergency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糖尿病緊急情況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Diabetic Emergency)

糖尿病緊急情況主要包括低血糖(低血糖症)和高血糖(高血糖症)。

  1. 低血糖症的徵兆 (Signs of Hypoglycemia):
    • 感到頭暈、虛弱。
    • 出汗、顫抖。
    • 情緒變化,如焦慮或煩躁。
    • 餓得厲害。
    • 視力模糊。
  2. 高血糖症的徵兆 (Signs of Hyperglycemia):
    • 頻繁尿尿。
    • 口渴極了。
    • 感到疲倦、虛弱。
    • 視力模糊。
    • 呼吸快且淺。

如何處理糖尿病緊急情況 (How to Treat a Diabetic Emergency)

  1. 對於低血糖症 (For Hypoglycemia):
    • 立即給予含糖的飲料或食物,如果汁、糖果或葡萄糖片。
    • 如果患者意識不清,不要強迫其進食或喝水,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2. 對於高血糖症 (For Hyperglycemia):
    • 確保患者喝大量的水。
    • 檢查血糖水平。
    • 如果血糖水平非常高或有酮症酸中毒的徵兆,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3. 求助醫療專業人員 (Seek Medical Professional Help):
    • 如果不確定如何處理或患者的狀況沒有改善,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糖尿病緊急情況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Diabetic Emergencies)

  1. 定期檢查血糖 (Regular Blood Sugar Monitoring): 保持血糖在控制範圍內。
  2. 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 (Take Medications as Prescribed): 包括胰島素或其他糖尿病藥物。
  3. 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 (Healthy Diet and Regular Exercise): 幫助控制血糖水平。
  4. 了解個人的低血糖和高血糖徵兆 (Understand Personal Signs of High and Low Blood Sugar): 及時做出反應。

總結 (Conclusion)

糖尿病緊急情況需要及時識別和處理。了解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徵兆,並知道如何應對,對於保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關重要。如果狀況不明或危急,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癲癇發作 (Seizur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癲癇發作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Seizure)

癲癇發作可以有多種形式,包括全身劇烈抽搐(大發作)和短暫意識喪失或凝視(小發作)。

  1. 肌肉抽搐 (Muscle Twitching): 全身或部分肌肉不自主地抽搐。
  2. 意識喪失 (Loss of Consciousness): 可能完全或部分失去意識。
  3. 凝視 (Staring): 突然停止活動,凝視空間。
  4. 異常感覺 (Unusual Sensations): 如異常的味道或聲音感覺。
  5. 情緒或行為變化 (Emotional or Behavioral Changes): 突然感到害怕、困惑或煩躁。

識別熱性癲癇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Febrile Seizures)

熱性癲癇多見於兒童,通常與高熱相關。

  1. 高熱 (High Fever): 通常在38°C(100.4°F)以上。
  2. 全身抽搐 (Whole-Body Convulsions): 全身肌肉抽搐,手腳顫動。
  3. 失去意識 (Loss of Consciousness): 可能伴隨短暫的意識喪失。

癲癇發作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eizures)

  1. 保持冷靜並保護患者免受傷害 (Stay Calm and Protect from Injury): 將患者平躺,頭部下方放軟物,如枕頭。
  2. 清除周圍的危險物品 (Clear the Area of Dangerous Objects): 確保患者周圍沒有硬物或尖銳物。
  3. 將患者側躺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Turn to the Side to Keep Airway Clear): 防止嘔吐物或唾液堵塞呼吸道。
  4. 不要試圖強行控制患者的動作 (Do Not Restrain Movements): 不要將任何物品放入患者口中。
  5. 記錄發作時間 (Note the Duration of the Seizure): 如果發作超過五分鐘,立即求助醫療專業人員。
  6. 對於熱性癲癇 (For Febrile Seizures): 降低體溫,如脫去過多的衣服,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藥。

癲癇發作後的護理 (Post-Seizure Care)

  1. 持續監測患者的呼吸和意識狀態 (Monitor Breathing and Consciousness): 確保患者完全恢復意識。
  2. 提供安慰和支持 (Provide Comfort and Support): 幫助患者放鬆,並告知他們發生了什麼。

總結 (Conclusion)

癲癇發作和熱性癲癇都是需要正確識別和處理的緊急醫療情況。了解這些狀況的徵兆和急救方法對於保障患者安全至關重要。如果癲癇發作時間過長或患者未能迅速恢復,請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脊椎損傷 (Spinal Injury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脊椎損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Spinal Injury)

脊椎損傷可能發生於任何因意外導致的劇烈撞擊或跌倒。

  1. 極度背部疼痛 (Extreme Back Pain): 特別是如果疼痛源自脊椎。
  2. 壓力或重感 (Pressure or Heaviness): 在背部、頸部或頭部。
  3. 肢體無力、麻木或刺痛感 (Weakness, Numbness, or Tingling): 在手腳或身體其他部分。
  4. 協調困難 (Coordination Difficulties): 行走困難或失去平衡。
  5. 排尿或排便問題 (Problems with Urination or Bowel Movements): 失禁或不能控制。
  6. 呼吸困難 (Difficulty Breathing): 如果高位脊椎受損。

脊椎損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pinal Injury)

  1. 不要移動患者 (Do Not Move the Person): 除非有生命危險。
  2. 保持頭部和頸部穩定 (Keep the Head and Neck Stable): 使用手或其他物品固定,防止患者頭部移動。
  3. 呼叫急救服務 (Call Emergency Services): 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4. 保持患者暖和 (Keep the Person Warm): 用毯子或衣物覆蓋。
  5. 監測生命徵象 (Monitor Vital Signs): 如意識、呼吸和心跳。

脊椎損傷後的護理 (Post-Injury Care)

  1. 尋求醫療評估和治療 (Seek Medical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脊椎損傷需要專業診斷和治療。
  2. 遵循醫生的指示 (Follow Doctor’s Instructions): 包括服藥、物理治療和可能的手術。

總結 (Conclusion)

脊椎損傷是一種嚴重的醫療緊急情況,需要立即且恰當的處理。正確識別脊椎損傷的徵兆並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至關重要。在等待醫療幫助時,確保不要移動患者,並保持他們的頭部和頸部穩定。

識別及治療中暑 (Heat Strok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中暑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Heat Stroke)

中暑是一種嚴重的熱相關疾病,當身體的溫度調節系統失效時發生。

  1. 高體溫 (High Body Temperature): 體溫迅速升高,可能超過40°C(104°F)。
  2. 皮膚紅熱和乾燥 (Hot, Red, Dry Skin): 出汗機能可能會失效。
  3. 快速強烈的頭痛 (Rapid, Strong Headache): 強烈的頭痛。
  4. 眩暈或昏迷 (Dizziness or Unconsciousness): 可能感到頭暈或失去意識。
  5. 精神錯亂 (Mental Confusion): 意識不清、行為異常。
  6. 噁心或嘔吐 (Nausea or Vomiting): 感到不適或胃部不適。

中暑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Heat Stroke)

  1. 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處 (Move the Person to a Cooler Place): 避開直射陽光。
  2. 降低體溫 (Lower Body Temperature):
    • 使用涼水淋浴或潑水。
    • 使用冷敷包或冷水浸濕的毛巾敷在身體上。
  3. 提供涼水飲用 (Offer Cool Water): 如果患者清醒並能夠喝水,給予涼水飲用。
  4. 促進空氣流通 (Increase Air Circulation): 使用風扇或空調。
  5. 監測患者狀況 (Monitor the Person’s Condition): 注意意識和呼吸狀況。
  6.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中暑是緊急情況,需要立即治療。

預防中暑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Heat Stroke)

  1. 避免高溫中長時間活動 (Avoid Prolonged Activities in High Temperatures): 尤其在高溫或潮濕的環境中。
  2. 穿著透氣的衣物 (Wear Breathable Clothing): 選擇輕薄、淺色的衣服。
  3. 保持水分 (Stay Hydrated): 經常喝水,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
  4. 定期休息 (Take Regular Breaks): 在陰涼處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總結 (Conclusion)

中暑是一種需要立即處理的嚴重熱相關疾病。識別中暑的徵兆並迅速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至關重要。在等待醫療幫助的過程中,盡可能降低患者的體溫並保持水分。

識別及治療中暑 (Heat Exhaustion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中暑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Heat Exhaustion)

中暑發生在高溫環境下,特別是在高濕度或強烈體力活動時。

  1. 過度出汗 (Excessive Sweating): 在高溫環境下,身體會大量出汗。
  2. 皮膚蒼白和濕潤 (Pale and Moist Skin): 出汗導致皮膚濕潤。
  3. 肌肉痙攣或抽搐 (Muscle Cramps or Twitches): 特別是在腿部、腹部或背部。
  4. 疲勞或虛弱 (Fatigue or Weakness): 感覺極度疲倦或虛弱。
  5. 頭暈或頭痛 (Dizziness or Headache): 可能伴隨輕微頭痛。
  6. 噁心或嘔吐 (Nausea or Vomiting): 消化系統受影響。
  7. 心跳加速 (Rapid Heartbeat): 心跳可能加快且弱。

中暑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Heat Exhaustion)

  1. 將患者移至陰涼處 (Move the Person to a Cooler Place): 避免陽光直射,找一個有陰涼的地方。
  2. 讓患者躺下並抬高腿部 (Lay the Person Down and Elevate Legs): 這有助於改善循環。
  3. 給予涼水飲用 (Offer Cool Water): 患者如果清醒,讓他們慢慢喝水。
  4. 涼水濕敷或冷敷 (Apply Cool, Wet Cloths or Cold Packs): 特別是在頭部、頸部和腋下。
  5. 鼓勵患者輕鬆休息 (Encourage to Rest): 避免任何劇烈或耗費體力的活動。
  6. 如症狀持續,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f Symptoms Persist): 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中暑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Heat Exhaustion)

  1. 適量飲水 (Drink Plenty of Fluids): 維持身體水分,尤其是在熱天。
  2. 輕便透氣的衣物 (Wear Lightweight, Breathable Clothing): 選擇淺色和寬鬆的衣服。
  3. 避免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 (Avoid Outdoor Activities in Peak Heat): 盡量在涼爽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4. 定期休息 (Take Regular Breaks): 在陰涼處休息,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時。

總結 (Conclusion)

中暑是一種可以通過適當的預防和及時的急救處理來避免的熱相關疾病。認識中暑的徵兆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於確保安全至關重要。如果症狀持續或有任何疑慮,應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熱痙攣 (Heat Cramp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熱痙攣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Heat Cramps)

熱痙攣通常發生在劇烈運動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後。

  1. 肌肉痙攣或抽搐 (Muscle Cramps or Spasms): 特別是在腿、腹部或手臂的肌肉。
  2. 肌肉疼痛或僵硬 (Muscle Pain or Stiffness): 在活動或之後感到疼痛。
  3. 出汗 (Sweating): 在高溫環境中劇烈運動時出汗過多。

熱痙攣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Heat Cramps)

  1. 停止活動並休息 (Stop Activity and Rest): 立即停止任何劇烈運動。
  2. 移至涼爽處 (Move to a Cool Place): 找一個陰涼或有空調的地方休息。
  3.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Hydrate and Replenish Electrolytes): 慢慢飲用水或運動飲料,以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4. 輕柔地拉伸肌肉 (Gently Stretch the Muscles): 輕輕地拉伸和按摩受影響的肌肉,以緩解痙攣。
  5. 如痙攣持續,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f Cramps Persist): 如果痙攣持續超過一小時,應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熱痙攣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Heat Cramps)

  1. 保持充足水分 (Stay Hydrated): 經常補充水分,特別是在高溫或劇烈運動時。
  2. 補充電解質 (Replenish Electrolytes): 在長時間運動或勞動時,飲用電解質飲料。
  3. 避免高溫中過度運動 (Avoid Excessive Activity in High Temperatures): 在最熱的時段避免劇烈運動。
  4. 穿著透氣的衣物 (Wear Breathable Clothing): 幫助身體散熱,減少過熱的風險。

總結 (Conclusion)

熱痙攣是一種常見的熱相關疾病,通常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和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來處理。識別熱痙攣的徵兆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對於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至關重要。

識別及治療低體溫症 (Hypothermia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低體溫症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Hypothermia)

低體溫症發生在身體暴露於寒冷環境時,體溫降至35°C (95°F)以下。

  1. 顫抖 (Shivering): 身體的自然反應,試圖產生熱量。
  2. 說話含糊 (Slurred Speech): 因為寒冷影響大腦功能。
  3. 手腳冰冷和發紫 (Cold and Blue Hands and Feet): 因血液循環減慢。
  4. 疲勞或困倦 (Fatigue or Drowsiness): 感覺極度疲倦。
  5. 行動遲緩或笨拙 (Clumsiness or Stumbling): 肌肉和神經功能受影響。
  6. 意識混亂 (Confusion): 判斷力和認知能力受損。

低體溫症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Hypothermia)

  1. 移至溫暖處 (Move to a Warm Place): 盡快將患者移至室內或避風處。
  2. 去除濕衣 (Remove Wet Clothing): 換上乾燥、保暖的衣物。
  3. 用毯子包裹 (Wrap in Blankets): 包括頭部,但避免過緊束縛。
  4. 提供溫暖的飲料 (Offer Warm Drinks): 如果患者清醒,給予不含酒精的溫暖飲料。
  5. 使用熱水袋或暖水袋 (Use Hot Water Bottles): 放置在體側,避免直接接觸皮膚。
  6. 避免過度加熱 (Avoid Overheating): 過熱可能導致危險的血管擴張。
  7.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低體溫症是緊急情況,需要專業醫療援助。

預防低體溫症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Hypothermia)

  1. 穿著適當的衣物 (Wear Appropriate Clothing): 多層保暖且防水的衣物。
  2. 保持乾燥 (Stay Dry): 特別是在雪雨天氣或進行水上活動時。
  3. 避免冷風直吹 (Avoid Exposure to Cold Wind): 使用圍巾和帽子保護面部和頭部。
  4. 保持活動 (Stay Active): 進行適度運動以產生身體熱量。
  5. 避免疲勞和疲勞後的暴露 (Avoid Exhaustion and Exposure After Fatigue): 當身體疲勞時,更易受寒。

總結 (Conclusion)

低體溫症是一種嚴重的醫療緊急情況,能快速識別其徵兆並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至關重要。在等待專業醫療幫助的過程中,採取正確的保暖和重熱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關鍵。

識別及治療凍傷 (Frostbit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凍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Frostbite)

凍傷通常發生在皮膚暴露於極低溫下,尤其是手指、腳趾、耳朵、鼻子、臉頰。

  1. 皮膚顏色改變 (Skin Color Changes): 從紅色變為白色、灰色,甚至是藍色。
  2. 皮膚冰冷和麻木 (Cold and Numb Skin): 受影響區域失去感覺。
  3. 硬化或木質感 (Hardening or Waxy Appearance): 皮膚變得硬且光滑。
  4. 水泡形成 (Blister Formation): 嚴重凍傷時可能出現水泡。
  5. 刺痛或灼痛感 (Tingling or Burning Sensation): 隨著凍傷進展,可能出現疼痛。

凍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Frostbite)

  1. 尋求溫暖的環境 (Seek a Warm Environment): 盡快將患者移至室內或其他溫暖的地方。
  2. 溫水浸泡 (Warm Water Soaking): 將受影響區域浸在溫水(約40°C或104°F)中,直至皮膚軟化。
  3. 不要摩擦受影響區域 (Do Not Rub the Affected Area): 摩擦可能導致更多損害。
  4. 保持乾燥和保暖 (Keep Dry and Warm): 使用乾淨的布料輕輕包裹受影響區域。
  5. 避免再次凍傷 (Avoid Refreezing): 再次凍傷會加重損害。
  6. 不要行走 (Do Not Walk): 如果腳趾受凍,避免行走。
  7.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凍傷需要專業醫療干預。

預防凍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Frostbite)

  1. 穿著保暖和隔離寒冷的衣物 (Wear Warm and Insulating Clothing): 包括手套、帽子、圍巾和耳罩。
  2. 保持乾燥 (Stay Dry): 特別是雙手和雙腳。
  3. 限制在極冷環境下的時間 (Limit Time in Extremely Cold Environments): 盡量減少在極寒天氣下的暴露時間。
  4. 注意風寒效應 (Be Aware of Wind Chill): 強風可以加速皮膚凍傷的過程。

總結 (Conclusion)

凍傷是一種嚴重的寒冷相關傷害,及時識別徵兆並採取恰當的急救措施至關重要。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下,採取預防措施和及時尋求醫療援助可以幫助避免凍傷和其可能導致的長期損害。

識別及治療冷水浸泡 (Cold-Water Immersion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冷水浸泡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Cold-Water Immersion)

當身體突然浸入冷水時,會發生一系列反應:

  1. 呼吸急促 (Rapid Breathing): 反射性的深呼吸和加速呼吸。
  2. 心跳加快 (Increased Heart Rate): 由於寒冷刺激,心跳可能會急劇加快。
  3. 肌肉痙攣 (Muscle Spasms): 寒冷導致肌肉抽搐和失去力量。
  4. 精神錯亂或恍惚 (Mental Confusion or Disorientation): 極度寒冷可能影響思考能力。
  5. 體溫下降 (Drop in Body Temperature): 暴露時間越長,體溫下降越快。

冷水浸泡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Cold-Water Immersion)

  1. 迅速離開冷水 (Remove from Cold Water Quickly): 盡可能快地將受害者從冷水中移出。
  2. 溫暖且避風的環境 (Warm and Wind-Protected Environment): 避免在寒風中。
  3. 去除濕衣服 (Remove Wet Clothing): 換上乾燥、保暖的衣物。
  4. 溫暖身體 (Warm the Body):
    • 使用毯子或其他保暖物品。
    • 提供溫暖飲料(如果受害者清醒)。
  5. 避免過度加熱 (Avoid Overheating): 過度加熱可能導致血管擴張和休克。
  6. 監測呼吸和心跳 (Monitor Breathing and Heartbeat): 注意任何呼吸或心跳的異常。
  7.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冷水浸泡可能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低體溫症。

預防冷水浸泡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Cold-Water Immersion)

  1. 穿著適當的防水服裝 (Wear Appropriate Waterproof Clothing): 如防水夾克和救生衣。
  2. 了解水域溫度 (Be Aware of Water Temperatures): 特別是在參與水上活動時。
  3. 避免單獨在冷水中游泳 (Avoid Swimming Alone in Cold Water): 總是有伴並在監督下游泳。
  4. 認識自己的極限 (Know Your Limits): 避免在極冷條件下過度勞累。

總結 (Conclusion)

冷水浸泡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需要快速和適當的反應。識別徵兆,迅速採取行動,並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是至關重要的。

識別及治療雪盲 (Snow Blindnes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雪盲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Snow Blindness)

雪盲是由於雪面反射的紫外線過多導致的眼睛角膜炎症。

  1. 眼睛疼痛和紅腫 (Eye Pain and Redness): 角膜受到紫外線燒傷後,眼睛會感到疼痛和發紅。
  2. 感覺像有沙子在眼睛裡 (Feeling of Sand in the Eyes): 這是角膜受損的感覺。
  3. 眼淚過多 (Excessive Tearing): 眼睛試圖通過產生淚水來舒緩疼痛。
  4. 視力模糊 (Blurred Vision): 可能因角膜損傷而影響視力。
  5. 對光敏感 (Sensitivity to Light): 光線使得症狀惡化。

雪盲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now Blindness)

  1. 遠離陽光 (Get Away from Sunlight): 立即將受害者帶離陽光直射的地方。
  2. 遮蓋眼睛 (Cover the Eyes): 使用乾淨的布料輕輕遮蓋眼睛,避免施加壓力。
  3. 避免揉眼 (Avoid Rubbing the Eyes): 揉眼會增加疼痛和損傷。
  4. 使用冷敷 (Apply Cold Compresses): 可以幫助減輕疼痛和炎症。
  5. 不要戴隱形眼鏡 (Do Not Wear Contact Lenses): 直到眼睛完全恢復。
  6.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應尋求醫生診治。

預防雪盲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now Blindness)

  1. 戴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Wear UV-Protective Sunglasses): 確保眼鏡可以阻擋紫外線。
  2. 使用滑雪鏡或護目鏡 (Use Ski Goggles or Protective Eyewear): 特別是在雪地或冰面活動時。
  3. 避免在強光下長時間活動 (Avoid Prolonged Activities in Bright Light): 尤其在反射率高的環境中。
  4. 定期休息 (Take Regular Breaks): 在陰涼處休息,減少眼睛暴露在強光下的時間。

總結 (Conclusion)

雪盲是一種由於強烈紫外線照射引起的暫時性眼睛損傷,及時識別其徵兆並採取適當的護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使用適當的眼部保護和避免長時間在反射強的環境下曝露,是預防雪盲的關鍵。

識別及治療皮膚與金屬物體凍結 (Freezing of Skin to Metal Object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皮膚與金屬物體凍結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Skin Freezing to Metal Objects)

當皮膚在極低溫下接觸金屬物體時,會迅速凍結並黏附在金屬上。

  1. 皮膚緊貼金屬 (Skin Sticking to Metal): 皮膚和金屬表面黏合。
  2. 感覺麻木或刺痛 (Numbness or Tingling): 受影響區域的感覺減弱或消失。
  3. 皮膚顏色改變 (Change in Skin Color): 可能變為蒼白或藍色。
  4. 移動困難 (Difficulty Moving): 試圖移動時感到困難或疼痛。

皮膚與金屬物體凍結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kin Freezing to Metal Objects)

  1. 不要強行拉扯 (Do Not Pull Forcefully): 強行分開可能導致皮膚撕裂。
  2. 溫水解凍 (Warm Water Thawing): 使用溫水(不是熱水)慢慢倒在接觸處,直到皮膚自然分離。
  3. 防止再凍傷 (Prevent Further Frostbite): 保護受影響區域,避免再次暴露於寒冷環境。
  4. 乾燥並包裹保暖 (Dry and Wrap for Warmth): 一旦皮膚與金屬分離,輕輕擦乾皮膚並用乾淨的布料包裹。
  5.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如果有必要,尋求醫療幫助,特別是如果有皮膚損傷或疼痛持續。

預防皮膚與金屬物體凍結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kin Freezing to Metal Objects)

  1. 在寒冷環境中穿戴適當 (Wear Appropriate Clothing): 使用手套和其他保護裝備。
  2. 避免在極低溫下直接接觸金屬 (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Metal in Extremely Cold Temperatures): 尤其是在戶外或冷藏環境中。
  3. 保持皮膚乾燥 (Keep Skin Dry): 濕潤的皮膚更容易凍結。
  4. 了解冷天氣的風險 (Be Aware of Cold-Weather Risks): 認識在寒冷環境中工作或活動的風險。

總結 (Conclusion)

皮膚與金屬物體凍結是一種需要謹慎處理的情況,以避免皮膚損傷。在極端寒冷條件下,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和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這種情況至關重要。

識別及治療危及生命的外部大出血 (Life-Threatening External Bleeding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危及生命的外部大出血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Life-Threatening External Bleeding)

  1. 大量出血 (Heavy Bleeding): 血液迅速且持續從傷口流出。
  2. 血液噴射 (Spurting Blood): 動脈出血時血液可能會噴射。
  3. 衣物迅速浸濕 (Rapidly Soaking Clothes): 傷口出血導致衣物迅速浸濕。
  4. 血潮或血泊 (Pool of Blood): 在受傷者周圍形成血潮或血泊。
  5. 蒼白並感到虛弱 (Pale and Feeling Weak): 血量大量流失導致蒼白和虛弱。

危及生命的外部大出血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Life-Threatening External Bleeding)

  1. 使用乾淨的布壓迫 (Apply Pressure with a Clean Cloth): 直接在出血點上施加壓力。
  2. 提高受傷部位 (Elevate the Injured Area): 如果可能,將受傷部位抬高,以減少血液流失。
  3. 使用止血帶 (Use a Tourniquet):
    • 如果壓迫無法控制大量出血,尤其是四肢出血時,使用止血帶。
    • 將止血帶綁在傷口上方的肢體上,靠近身體一側。
    • 繃緊止血帶直到出血停止。
    • 記下止血帶施用的時間。
  4. 保持壓力 (Keep Pressure Applied): 直到專業醫療人員到達。
  5.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即使止血成功,也需要專業醫療干預。

預防和準備危及生命的外部大出血 (Prevention and Preparedness for Life-Threatening External Bleeding)

  1. 了解基本急救知識 (Learn Basic First Aid): 掌握急救技能,包括使用止血帶。
  2. 備有急救包 (Have a First Aid Kit): 包含乾淨布料、止血帶等急救用品。
  3. 避免危險活動 (Avoid Risky Activities): 在可能的情況下,減少參與可能導致嚴重傷害的活動。
  4. 培訓課程 (Take Training Courses): 參加急救和止血帶使用的培訓課程。

總結 (Conclusion)

危及生命的外部大出血是一種緊急醫療情況,需要立即採取行動。適當使用止血帶可以挽救生命,但必須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之前妥善處理傷口。

識別及治療燒傷 (Bur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燒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Burns)

燒傷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燒傷:

  1. 輕度燒傷(第一度) (First-Degree Burns):
    • 紅腫和疼痛。
    • 只影響皮膚的表層。
  2. 中度燒傷(第二度) (Second-Degree Burns):
    • 引起水泡和更嚴重的疼痛。
    • 影響皮膚較深層。
  3. 重度燒傷(第三度) (Third-Degree Burns):
    • 皮膚變白或碳化,可能沒有疼痛感覺(因為神經受損)。
    • 影響皮膚的所有層次。

燒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Burns)

  1. 冷水冷卻 (Cooling with Water):
    • 輕度和中度燒傷:用涼水沖洗傷口10-15分鐘。
    • 不要在重度燒傷上使用冷水。
  2. 覆蓋傷口 (Cover the Burn):
    • 使用乾淨、乾燥的布或紗布輕輕覆蓋傷口。
    • 避免使用棉花,因為小纖維可能粘附於傷口。
  3. 防止感染 (Prevent Infection):
    • 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
    • 不要弄破水泡。
  4. 止痛 (Pain Relief):
    • 輕度和中度燒傷,可使用無處方止痛藥物,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5.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 對於所有重度燒傷和大面積中度燒傷,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燒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Burns)

  1. 小心處理熱源 (Carefully Handle Heat Sources): 避免接觸開放的火焰、熱水和熱油。
  2. 使用防護裝備 (Use Protective Equipment): 如在烹飪時使用隔熱手套。
  3. 保持兒童安全 (Keep Children Safe): 遠離熱源和危險物品。
  4. 遵守安全指南 (Follow Safety Guidelines): 在使用化學品或電氣設備時遵守安全指南。

總結 (Conclusion)

燒傷是一種常見的傷害,需要正確識別和及時處理,以減少傷害並促進癒合。對於重度燒傷,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插入性外傷 (Impaled Object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插入性外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n Impaled Object)

插入性外傷是指物體刺入或插入身體的一種傷害。

  1. 物體插入皮膚 (Object Embedded in the Skin): 可見的物體刺入或插入身體部位。
  2. 出血 (Bleeding): 插入物體周圍可能會有出血。
  3. 疼痛 (Pain): 受傷部位會感到疼痛。
  4. 腫脹或損傷的組織 (Swelling or Damaged Tissue): 受影響區域可能腫脹或出現組織損傷。

插入性外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an Impaled Object)

  1. 不要移除物體 (Do Not Remove the Object): 移除物體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出血和損傷。
  2. 穩定物體 (Stabilize the Object): 使用乾淨的布料或繃帶固定物體,防止其移動。
  3.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在物體周圍輕輕地施加壓力,但不要對物體本身施壓。
  4. 防止休克 (Prevent Shock): 讓傷者躺下,並用毯子保持體溫。
  5.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插入性外傷需要專業醫療人員處理。

預防插入性外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Impaled Object Injuries)

  1. 注意安全 (Be Cautious): 在處理尖銳物品時要特別小心。
  2. 使用適當的工具和保護裝備 (Use Proper Tools and Protective Equipment): 如在從事潛在危險活動時戴上防護服和護目鏡。
  3. 保持環境整潔 (Keep the Environment Tidy): 減少跌倒或碰撞導致的傷害風險。
  4. 教育和培訓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在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推廣安全意識和急救知識。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插入性外傷,最重要的是不要嘗試移除刺入的物體,並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正確的急救措施可以控制傷害,並為專業治療提供時間。

識別及治療鼻出血 (Nosebleed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鼻出血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Nosebleed)

鼻出血通常表現為從鼻孔流出的血液。

  1. 流血 (Bleeding): 從一個或兩個鼻孔流血。
  2. 可能伴隨輕微頭痛 (Possible Mild Headache):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
  3. 有時伴隨咳嗽或打噴嚏 (Sometimes Accompanied by Coughing or Sneezing): 如果血液流入喉嚨。

鼻出血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Nosebleeds)

  1. 保持冷靜,坐直身體 (Stay Calm and Sit Up): 前傾身體,頭微微向前傾。
  2. 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壓住鼻樑軟骨部分 (Pinch the Soft Part of the Nose): 在鼻孔下方的軟骨處輕輕壓住,持續5至10分鐘。
  3. 呼吸用口 (Breathe Through the Mouth): 保持鼻子被壓住的同時用口呼吸。
  4. 冷敷 (Apply a Cold Compress): 在鼻梁上放置冷敷包可以幫助收縮血管。
  5. 不要躺下 (Do Not Lie Down): 躺下可能導致吞嚥血液。
  6. 如果出血持續,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f Bleeding Continues): 如果出血超過20分鐘,應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鼻出血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Nosebleeds)

  1. 保持鼻腔濕潤 (Keep the Nasal Passages Moist): 使用鹽水噴霧或潤鼻膏。
  2. 避免過度挖鼻 (Avoid Picking the Nose): 特別是當鼻腔乾燥時。
  3. 使用加濕器 (Use a Humidifier): 在乾燥的環境中使用,以減少鼻腔乾燥。
  4. 避免吸煙 (Avoid Smoking): 吸煙會干擾鼻腔的正常功能。

總結 (Conclusion)

鼻出血通常不是嚴重的情況,但正確的處理方式對於迅速控制出血很重要。如果鼻出血頻繁或持續時間過長,應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前臂骨折 (Broken Forearm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前臂骨折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Broken Forearm)

前臂骨折通常由於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於前臂而發生。

  1. 疼痛 (Pain): 骨折部位會有劇烈疼痛。
  2. 腫脹或瘀傷 (Swelling or Bruising): 受傷部位腫脹且可能出現瘀傷。
  3. 異常彎曲或變形 (Abnormal Bending or Deformity): 前臂可能出現不尋常的彎曲或變形。
  4. 移動困難 (Difficulty Moving): 受傷的前臂移動受限或無法移動。
  5. 刺痛或麻木感 (Tingling or Numbness): 可能在受傷區域或手指感到刺痛或麻木。

前臂骨折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a Broken Forearm)

  1. 穩定傷肢 (Stabilize the Limb):
    • 使用夾板或其他硬物穩定前臂。夾板應從肘部延伸到手腕。
    • 確保夾板綁得不太緊,以免阻礙血液循環。
  2. 減少移動 (Minimize Movement):
    • 盡量避免移動受傷的前臂。
    • 可以用三角巾或布料將手臂吊帶固定於身體。
  3. 冷敷減輕腫脹 (Apply Cold to Reduce Swelling):
    • 使用冰袋或冷敷包在受傷處冷敷,以減少腫脹和疼痛。
    • 注意不要直接將冰放在皮膚上。
  4.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 盡量保持受傷者安靜並給予支持,等待醫療救助到來。

預防前臂骨折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Forearm Fractures)

  1. 佩戴適當的防護裝備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ear): 在參與運動或危險活動時。
  2. 保持家居安全 (Maintain Home Safety): 減少跌倒的風險,特別是對於老年人。
  3. 骨質疏鬆預防 (Prevent Osteoporosis): 通過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來增強骨骼。

總結 (Conclusion)

前臂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傷害,需要立即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並尋求醫療幫助。正確的急救處理可以幫助減輕疼痛和預防進一步的傷害。

識別及治療脫臼的肩膀 (Dislocated Shoulder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脫臼肩膀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Dislocated Shoulder)

肩膀脫臼是肩關節脫離正常位置的情況。

  1. 劇烈疼痛 (Severe Pain): 肩膀和上臂劇烈疼痛。
  2. 肩膀變形 (Deformed Shoulder): 肩關節看起來變形或不尋常的突出。
  3. 活動受限 (Limited Movement): 受傷的肩膀無法正常移動。
  4. 腫脹或瘀傷 (Swelling or Bruising): 受傷區域可能會腫脹並出現瘀傷。

脫臼肩膀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a Dislocated Shoulder)

  1. 不要嘗試重新定位肩膀 (Do Not Attempt to Reposition the Shoulder): 重新定位應由醫療專業人員進行。
  2. 穩定肩膀 (Immobilize the Shoulder): 使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手臂固定在身體側面。
  3. 冷敷減少腫脹 (Apply Ice to Reduce Swelling): 使用冰袋冷敷受傷區域,以減少腫脹和疼痛。
  4. 避免不必要的肩膀活動 (Avoid Unnecessary Shoulder Movement): 保持受傷的肩膀靜止。
  5.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盡快尋求醫生或急診室的幫助。

預防肩膀脫臼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houlder Dislocation)

  1. 加強肩部肌肉 (Strengthen Shoulder Muscles): 進行適當的運動,加強肩部和上臂的肌肉。
  2. 避免高風險活動 (Avoid High-Risk Activities): 警惕可能導致肩膀受傷的活動。
  3. 使用適當的防護裝備 (Us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ear): 參與運動或其他活動時戴上保護裝備。
  4. 保持良好姿勢 (Maintain Good Posture): 良好的姿勢有助於減少肩部的壓力。

總結 (Conclusion)

肩膀脫臼是一種需要及時處理的嚴重傷害。適當的急救措施和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對於恢復和預防進一步的傷害至關重要。

識別及治療窒息 (Choking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窒息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Choking)

窒息可分為部分阻塞和完全阻塞:

  1. 部分阻塞 (Partial Obstruction):
    • 能夠發出聲音或咳嗽。
    • 可能表現出呼吸困難。
    • 手自然放在脖子上。
  2. 完全阻塞 (Complete Obstruction):
    • 無法說話、咳嗽或呼吸。
    • 皮膚、嘴唇和指甲可能變藍。
    • 表情恐慌,可能抓住脖子。
  3. 窒息導致失去意識 (Choking Leading to Unconsciousness):
    • 如果窒息繼續,受害者可能失去意識。

窒息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Choking)

  1. 鼓勵咳嗽 (Encourage Coughing):
    • 如果是部分阻塞,鼓勵受害者咳嗽以試圖清除異物。
  2. 海姆立克急救法 (Heimlich Maneuver – for Complete Obstruction):
    • 站在受害者身後,用一隻手握拳,拳頭的大拇指部分放在受害者的肚臍上方和肋骨下方。
    • 用另一隻手握住拳頭,迅速向上和向內施力。
    • 重複這個動作直到異物被驅出。
  3. 處理失去意識的窒息受害者 (Treating an Unconscious Choking Victim):
    • 立即呼叫急救。
    • 將受害者平放在背上,開始進行胸外按壓。
    • 在每次按壓後檢查口腔是否有異物,如有則清除。

預防窒息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Choking)

  1. 細嚼慢嚥 (Chew Food Thoroughly): 避免吞嚥大塊食物。
  2. 避免躺著吃東西 (Avoid Eating While Lying Down): 坐直或站立時進食。
  3. 保持兒童遠離小物品 (Keep Small Objects Away from Children): 小玩具和其他小物品可能導致兒童窒息。
  4. 不要講話或大笑時吃東西 (Avoid Talking or Laughing While Eating): 這可能導致食物誤入氣管。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窒息,重要的是能夠迅速辨識狀況並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在任何窒息事件中,如果情況嚴重或受害者失去意識,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割傷和擦傷 (Cuts and Scrap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割傷和擦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Cuts and Scrapes)

割傷和擦傷通常由於皮膚受到物理損傷而發生。

  1. 皮膚受損 (Damaged Skin): 可見皮膚表層受損。
  2. 出血 (Bleeding): 傷口可能會出血,但通常不嚴重。
  3. 疼痛 (Pain): 受傷處可能會感到疼痛。
  4. 腫脹或瘀傷 (Swelling or Bruising): 輕微割傷或擦傷周圍可能會有腫脹或瘀傷。

割傷和擦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Cuts and Scrapes)

  1. 清洗雙手 (Wash Your Hands): 在處理傷口之前先清洗雙手,以減少感染風險。
  2. 清洗傷口 (Clean the Wound):
    • 用溫水輕輕沖洗傷口。
    • 使用肥皂清洗傷口周圍的皮膚,但避免肥皂直接接觸傷口。
  3. 止血 (Stop the Bleeding):
    • 使用乾淨的布或紗布輕壓傷口,直至出血停止。
  4. 敷上藥膏 (Apply Antibiotic Ointment):
    • 如果有,可在傷口上輕輕塗抹抗生素藥膏。
  5. 包紮傷口 (Bandage the Wound):
    • 使用紗布帶或創可貼覆蓋傷口,保持乾燥並防止細菌進入。
  6. 觀察傷口 (Monitor the Wound):
    • 注意傷口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紅腫、發熱、惡化的疼痛或分泌物。
  7. 更換繃帶 (Change the Bandage):
    • 定期更換繃帶,尤其是當它弄濕或髒了。

預防割傷和擦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Cuts and Scrapes)

  1. 小心使用尖銳或切割工具 (Use Sharp or Cutting Tools Carefully): 在使用廚房刀具、剪刀等時要小心。
  2. 穿著適當的防護裝備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ear): 如在從事戶外活動時穿戴手套和長袖衣物。
  3. 保持工作和生活環境安全 (Maintain Safe Work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清理障礙物,減少跌倒和割傷的風險。

總結 (Conclusion)

割傷和擦傷通常可以通過簡單的急救措施處理。保持傷口清潔並適當包紮是防止感染和促進愈合的關鍵。

識別及治療穿刺傷 (Puncture Wound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穿刺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Puncture Wounds)

穿刺傷通常由尖銳物體如釘子或玻璃片造成。

  1. 小口但深的傷口 (Small but Deep Wound): 傷口通常不大,但較深。
  2. 出血 (Bleeding): 可能會有出血,但通常不會大量出血。
  3. 疼痛 (Pain): 傷口處可能會感到疼痛。
  4. 紅腫 (Redness and Swelling): 周圍的皮膚可能會紅腫。
  5. 可能有異物殘留 (Foreign Object Remaining): 物體可能仍在傷口中。

穿刺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Puncture Wounds)

  1. 清洗雙手 (Wash Your Hands): 在處理傷口前,先清洗雙手以減少感染風險。
  2. 輕輕清洗傷口 (Gently Clean the Wound):
    • 用溫水輕輕清洗傷口。
    • 避免使用肥皂直接在傷口上,以免刺激。
  3. 止血 (Stop the Bleeding):
    • 輕輕壓住傷口以幫助止血。
  4. 應用抗生素藥膏 (Apply Antibiotic Ointment):
    • 在乾淨傷口上塗抹抗生素藥膏。
  5. 覆蓋傷口 (Cover the Wound):
    • 使用乾淨的紗布或創可貼覆蓋傷口。
  6. 監測傷口 (Monitor the Wound):
    • 留意傷口是否有感染跡象,如紅腫、發熱、疼痛加劇或有分泌物。
  7.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 如果傷口很深、不能自行清除異物、或有感染跡象,應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穿刺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Puncture Wounds)

  1. 穿著適當的鞋子 (Wear Appropriate Footwear): 在可能踩到尖銳物體的地方穿穩固的鞋子。
  2. 保持工作區域清潔 (Keep Work Areas Clean): 清理任何可能造成穿刺傷的尖銳物品。
  3. 小心使用尖銳物品 (Use Sharp Objects Carefully): 如釘子、螺絲釘和工具。

總結 (Conclusion)

穿刺傷需要謹慎處理,以防感染和促進癒合。定期檢查傷口並保持清潔,如有感染跡象或無法自行處理的情況,應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刺入皮膚的碎片 (Splinter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刺入皮膚的碎片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Splinters)

碎片可能是木頭、玻璃或金屬等小物體,當它們刺入皮膚時會有以下徵兆:

  1. 小刺傷口 (Small Puncture Wound): 在皮膚上可見小的刺入點。
  2. 疼痛 (Pain): 當觸摸或施壓該區域時感到疼痛。
  3. 腫脹 (Swelling): 刺入點周圍可能輕微腫脹。
  4. 紅腫 (Redness): 可能出現紅腫或發炎反應。
  5. 異物感 (Feeling of a Foreign Object): 可以感覺到或看到皮膚下的碎片。

刺入皮膚的碎片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plinters)

  1. 清洗雙手和受傷區域 (Wash Hands and the Affected Area):
    • 使用肥皂和水清洗雙手和受傷區域。
  2. 輕輕夾出碎片 (Gently Remove the Splinter):
    • 使用消毒鑷子輕輕夾出碎片。
    • 如果碎片部分露在皮膚外,可使用消毒針輕輕探入皮膚並將其推出。
  3. 再次清洗傷口 (Clean the Wound Again):
    • 移除碎片後,再次用肥皂和水清洗傷口。
  4. 塗抹抗生素藥膏 (Apply Antibiotic Ointment):
    • 如有需要,可在傷口上塗抹少量抗生素藥膏。
  5. 覆蓋傷口 (Cover the Wound):
    • 使用乾淨的創可貼或紗布覆蓋傷口。
  6. 觀察傷口 (Monitor the Wound):
    • 注意傷口是否有感染跡象,如持續紅腫、疼痛、分泌物或發熱。

預防刺入皮膚的碎片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plinters)

  1. 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ear): 如在處理可能產生碎片的物質時戴手套。
  2. 保持工作區域清潔 (Keep Work Areas Clean): 清除可能導致碎片的廢料和碎片。
  3. 小心處理易碎物品 (Handle Fragile Items Carefully): 如玻璃或易碎木材。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刺入皮膚的碎片,準確的識別和適當的處理是預防感染和促進癒合的關鍵。如果無法安全移除碎片,或有感染跡象,應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瘀傷 (Bruis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瘀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Bruises)

瘀傷是由於皮下組織受到撞擊而未破皮流血所致。

  1. 膚色變化 (Skin Color Changes): 初始可能呈深紫、藍色,隨後轉為黃綠色。
  2. 疼痛和壓痛 (Pain and Tenderness): 受損區域觸摸時感到疼痛或不適。
  3. 腫脹 (Swelling): 受損區域可能有輕微腫脹。

瘀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Bruises)

  1. 冷敷 (Cold Compress):
    • 在受傷的前24至48小時內,使用冰袋或冷敷包。
    • 每次冷敷約15至20分鐘。
  2. 抬高受傷部位 (Elevate the Injured Area):
    • 如果可能,將受傷部位抬高,以減少腫脹。
  3. 溫敷 (Warm Compress):
    • 在受傷後48小時,可以開始使用溫敷幫助血液循環和吸收血塊。
    • 使用溫水袋或暖毛巾輕輕敷在瘀傷處。
  4. 休息和避免壓力 (Rest and Avoid Pressure):
    • 避免對瘀傷區域施加壓力。
  5. 疼痛緩解 (Pain Relief):
    • 如有需要,可服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

預防瘀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Bruises)

  1. 小心謹慎 (Be Careful): 在日常活動中注意避免碰撞或跌倒。
  2. 使用防護裝備 (Use Protective Gear): 在從事運動或其他可能導致撞擊的活動時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
  3. 保持家居安全 (Maintain Home Safety): 保持家中環境整潔,減少跌倒的風險。

總結 (Conclusion)

瘀傷通常是輕微的並會自行癒合。然而,如果瘀傷伴隨劇烈疼痛,持續擴大,或有其他症狀出現,應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脫落的牙齒 (Knocked-Out Teeth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脫落牙齒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Knocked-Out Teeth)

牙齒完全脫落通常是由於外傷所致。

  1. 牙齒缺失 (Missing Tooth): 牙齒從牙槽中完全脫落。
  2. 出血 (Bleeding): 脫落牙齒的牙槽可能會出血。
  3. 疼痛 (Pain): 牙齒脫落區域會感到疼痛。
  4. 腫脹 (Swelling): 牙齒周圍的軟組織可能會腫脹。

脫落牙齒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Knocked-Out Teeth)

  1. 撿起牙齒 (Pick Up the Tooth):
    • 撿起牙齒,注意只觸摸牙齒的冠部(咬合面),不要觸摸牙根。
  2. 清洗牙齒 (Clean the Tooth):
    • 如果牙齒髒了,用水輕輕沖洗牙齒,不要用肥皂或化學物質,也不要擦乾或包裹牙齒。
  3. 嘗試復位 (Attempt Re-Insertion):
    • 如果可能,輕輕將牙齒放回牙槽。輕輕咬住乾淨的布料或紗布保持牙齒位置。
  4. 保存牙齒 (Preserve the Tooth):
    • 如果不能復位牙齒,將牙齒放入牛奶或病人的唾液中保存。
  5. 尋求緊急牙科幫助 (Seek Emergency Dental Care):
    • 盡快去看牙醫,最好在脫落後的30分鐘內。
  6.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 使用紗布片或乾淨布料對傷口施加輕壓。

預防牙齒脫落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Knocked-Out Teeth)

  1. 戴口腔護具 (Wear a Mouthguard): 參與運動或活動時戴上口腔護具。
  2. 避免使用牙齒開啟物品 (Avoid Using Teeth to Open Items): 不要用牙齒撬開瓶蓋或咬硬物。
  3.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Maintain Good Oral Hygiene): 定期檢查牙齒,保持牙齒健康。

總結 (Conclusion)

脫落的牙齒是一種牙科緊急情況,需要及時處理。適當的急救措施和盡快的專業治療可以增加保存牙齒的機會。

識別及治療眼傷 (Eye Injuri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眼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Eye Injuries)

眼傷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包括物理撞擊、化學物質暴露或異物進入眼內。

  1. 疼痛或不適 (Pain or Discomfort): 眼睛感覺刺痛、灼熱或有壓力感。
  2. 紅腫 (Redness and Swelling): 受傷的眼睛可能會變紅並腫脹。
  3. 視力模糊 (Blurred Vision): 受傷可能導致視力暫時下降或模糊。
  4. 流淚 (Tearing): 眼傷常會引起眼淚過多。
  5. 異物感 (Sensation of a Foreign Object): 感覺眼內有異物。
  6. 光敏感 (Sensitivity to Light): 對光線敏感或無法忍受強光。

眼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Eye Injuries)

  1. 不要摩擦眼睛 (Do Not Rub the Eye): 摩擦可能加重傷害。
  2. 清洗眼睛 (Rinse the Eye):
    • 如有化學物質或小異物,用溫和流動的水清洗眼睛15分鐘。
    • 不要嘗試自行移除眼內的大異物。
  3. 掩護眼睛 (Cover the Eye):
    • 使用乾淨的紗布或眼罩輕輕覆蓋受傷的眼睛。
    • 避免對眼球施加壓力。
  4. 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Seek Professional Medical Help):
    • 對於所有嚴重的眼傷或持續的不適,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預防眼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Eye Injuries)

  1. 戴防護眼鏡 (Wear Protective Eyewear): 在進行可能導致眼傷的活動(如工作、運動)時戴上防護眼鏡。
  2. 小心使用化學品 (Be Cautious with Chemicals): 使用任何化學品時都要小心,避免它們接觸到眼睛。
  3. 保持工作環境安全 (Maintain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確保工作區域沒有尖銳或懸掛的物體。

總結 (Conclusion)

眼傷需要謹慎處理,以防止進一步傷害並促進癒合。重要的是在發生眼傷時不要恐慌,並根據傷勢的嚴重性尋求適當的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耳傷 (Ear Injuri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耳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Ear Injuries)

耳傷可能包括外耳、中耳或內耳的損傷。

  1. 耳朵疼痛或不適 (Pain or Discomfort in the Ear): 受傷耳朵可能感到疼痛或不適。
  2. 耳朵出血或分泌物 (Bleeding or Discharge from the Ear): 可能有血液或其他液體從耳朵流出。
  3. 聽力下降 (Decreased Hearing): 受傷可能導致暫時或永久性聽力損失。
  4. 耳鳴 (Ringing in the Ear): 受傷耳朵可能出現耳鳴現象。
  5. 眩暈或平衡問題 (Dizziness or Balance Issues): 嚴重耳傷可能影響平衡。

耳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Ear Injuries)

  1.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 使用乾淨的布料或紗布輕壓受傷的耳朵。
    • 避免將任何東西插入耳道內。
  2. 防止感染 (Prevent Infection):
    • 清潔外耳傷口,但不要試圖清潔耳道內部。
    • 可以應用抗生素藥膏於外耳的割傷或擦傷。
  3. 避免水進入耳道 (Keep Water Out of the Ear):
    • 在洗澡或游泳時保護耳朵,避免水進入。
  4.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 如果有嚴重出血、聽力損失或持續疼痛,應盡快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耳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Ear Injuries)

  1. 佩戴適當的防護裝備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ear): 如在從事可能導致耳傷的活動時戴上耳罩。
  2. 避免插入異物 (Avoid Inserting Objects): 不要將棉花棒、筆或其他物品插入耳道。
  3. 注意音量 (Be Mindful of Volume): 避免長時間聽過大的音樂或聲音,以預防聽力損傷。

總結 (Conclusion)

耳傷需謹慎處理,以防止進一步損傷和感染。在處理耳傷時,應避免深入耳道或使用任何可能引起進一步損傷的方法。遇到嚴重的耳傷或聽力問題時,應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截肢傷口 (Amputatio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截肢傷口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mputations)

截肢傷口是指身體部位(如手指、手臂)完全或部分被切斷。

  1. 部分或全部失去肢體 (Partial or Complete Loss of a Limb): 明顯的身體部位缺失。
  2. 嚴重出血 (Severe Bleeding): 截肢傷口通常會伴隨大量出血。
  3. 劇烈疼痛 (Intense Pain): 傷口處感到極度疼痛。
  4. 休克徵兆 (Signs of Shock): 如皮膚蒼白、冷汗、虛弱和心跳加快。

截肢傷口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Amputations)

  1.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 使用乾淨的布料或紗布對傷口施加堅定的壓力。
    • 如果出血不止,考慮使用止血帶。
  2. 保護截肢部位 (Protect the Amputated Part):
    • 清潔截肢部位,用乾淨布料包裹。
    • 將其放入塑膠袋中,然後將袋子放入裝有冰塊和水的容器中。
  3. 防止休克 (Prevent Shock):
    • 讓傷者平躺,抬高腿部(除非懷疑有脊椎傷害)。
    • 保持傷者溫暖。
  4. 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Immediately):
    • 盡快將傷者送往醫院或呼叫急救車。
  5. 如果有止血帶,記錄施用時間 (Note Time of Tourniquet Application):
    • 如果使用止血帶,記下施用的時間。

預防截肢傷口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Amputations)

  1. 使用安全設備 (Use Safety Equipment): 在操作機械或重型設備時戴上適當的防護裝備。
  2. 小心處理鋒利工具 (Handle Sharp Tools Carefully): 使用刀具、鋸子等工具時要格外小心。
  3. 遵守工作安全指南 (Follow Workplace Safety Guidelines): 在工作場所遵循安全操作程序。

總結 (Conclusion)

截肢是一種極其嚴重的傷害,需要立即實施正確的急救措施並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在處理截肢傷口時,控制出血和防止休克是救治的首要任務。

識別及治療壓碎傷害 (Crush Injuri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壓碎傷害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Crush Injuries)

壓碎傷害通常發生在重物壓在身體部位上。

  1. 嚴重疼痛 (Severe Pain): 受傷部位會感到劇烈疼痛。
  2. 腫脹 (Swelling): 受壓區域可能迅速腫脹。
  3. 皮膚損傷 (Skin Damage): 可能出現擦傷、瘀傷或割傷。
  4. 功能障礙 (Impaired Function): 受壓部位的功能可能受損,如移動困難或完全不能移動。
  5. 骨折跡象 (Signs of Fracture): 可能有斷骨的跡象。
  6. 休克徵兆 (Signs of Shock): 如蒼白、冷汗、心跳加快和呼吸困難。

壓碎傷害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Crush Injuries)

  1. 不要移動重物或傷者 (Do Not Move Heavy Object or Victim):
    • 除非有生命危險,否則不要移動壓在傷者身上的重物。
  2. 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 立即呼叫急救服務。
  3.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 如果有明顯出血,用乾淨的布料或紗布對傷口施加壓力。
  4. 保持傷者溫暖和安靜 (Keep the Victim Warm and Calm):
    • 用毯子覆蓋傷者(除非傷處不允許),安撫傷者。
  5. 防止休克 (Prevent Shock):
    • 監測傷者的意識、呼吸和心跳。
  6. 等待專業救援 (Wait for Professional Rescue):
    • 等待專業救援人員到達並進行救援。

預防壓碎傷害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Crush Injuries)

  1. 注意安全操作 (Follow Safety Practices): 在操作重物或機械時,遵循安全操作程序。
  2. 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如安全靴和頭盔。
  3. 保持環境整潔 (Maintain a Clean Environment): 清理工作場所,避免放置可能導致跌倒或壓傷的物品。

總結 (Conclusion)

壓碎傷害是一種嚴重的創傷,需要立即進行急救處理並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在處理這類傷害時,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並儘快尋求專業救援。

識別及治療腹部創傷 (Abdominal Wound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腹部創傷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bdominal Wounds)

腹部創傷可能是開放性的,如刺傷或槍傷,也可能是閉合性的,如撞擊傷。

  1. 明顯的傷口 (Visible Wound): 可能有刺傷、割傷或其他開放性傷口。
  2. 出血 (Bleeding): 傷口可能伴隨外部出血。
  3. 腹部疼痛 (Abdominal Pain): 尤其是在受力或壓迫時。
  4. 內部器官受損跡象 (Signs of Internal Organ Damage): 如噁心、嘔吐、腹脹或休克徵兆。

腹部創傷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Abdominal Wounds)

  1. 立即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腹部創傷可能涉及內部器官,需要立即醫療幫助。
  2. 穩定傷者並讓其躺平 (Stabilize the Victim and Lay Them Flat): 避免讓傷者移動,以防傷口擴大。
  3. 不要試圖重新塞入脫出的器官 (Do Not Attempt to Reposition Protruding Organs): 如果有器官從傷口脫出,不要試圖重新塞回。
  4.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 使用乾淨的布料或紗布輕壓傷口。
    • 如果傷口有脫出的器官,則不要直接對傷口施壓,而是在傷口周圍施壓。
  5. 蓋上乾淨布料或紗布 (Cover with Clean Cloth or Gauze):
    • 輕輕覆蓋傷口,尤其是有器官脫出時。
  6. 防止休克 (Prevent Shock):
    • 保持傷者溫暖,蓋上毯子,並安撫傷者。

預防腹部創傷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Abdominal Wounds)

  1. 避免危險活動 (Avoid Hazardous Activities): 小心從事可能導致嚴重創傷的活動。
  2. 使用適當的防護裝備 (Us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quipment): 在進行可能導致腹部傷害的活動時,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
  3. 保持環境安全 (Maintain a Safe Environment): 在家中或工作場所減少跌倒和碰撞的風險。

總結 (Conclusion)

腹部創傷是一種嚴重的急症,需要立即的醫療干預。在獲得專業醫療幫助之前,正確的急救措施對於控制傷勢和預防進一步的損害至關重要。

識別及治療爆炸傷害 (Blast Injuri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爆炸傷害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Blast Injuries)

爆炸傷害可能包括外傷、燒傷、聽力損失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傷害。

  1. 聽力損失或耳鳴 (Hearing Loss or Tinnitus): 爆炸引起的巨大噪音可導致暫時或永久性聽力損失。
  2. 呼吸困難或胸痛 (Breathing Difficulties or Chest Pain): 由於爆炸波及肺部造成的損傷。
  3. 腹部疼痛 (Abdominal Pain): 內部器官可能受到損傷。
  4. 斷裂傷害 (Fractures and Amputations): 因爆炸力量導致的骨折或肢體切斷。
  5. 燒傷 (Burns): 爆炸可能引起火焰或高熱,造成燒傷。
  6. 頭痛、眩暈或意識不清 (Headaches, Dizziness, or Confusion): 可能是腦震蕩或更嚴重的腦部損傷跡象。

爆炸傷害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Blast Injuries)

  1. 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爆炸傷害可能涉及多重創傷,需要立即醫療幫助。
  2. 控制出血 (Control Bleeding):
    • 使用乾淨的布料或紗布對開放性傷口施加壓力。
    • 如果有必要,使用止血帶。
  3. 處理燒傷 (Treat Burns):
    • 輕輕清洗燒傷區域,避免破壞水泡。
    • 覆蓋燒傷區域以乾淨、乾燥的布料。
  4. 防止休克 (Prevent Shock):
    • 保持傷者平躺,抬高雙腿(除非有脊椎傷害)。
    • 保持傷者溫暖。
  5. 不要移動重傷者 (Do Not Move Severely Injured People):
    • 除非有立即的危險,不要移動重傷者。

預防爆炸傷害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Blast Injuries)

  1. 注意安全指南 (Follow Safety Guidelines): 在潛在爆炸風險的環境中遵守安全規程。
  2. 了解緊急撤離路線 (Know Emergency Evacuation Routes): 瞭解工作和生活環境中的緊急撤離路線。
  3. 參加緊急應對訓練 (Participate in Emergency Response Training):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緊急應對措施。

總結 (Conclusion)

爆炸傷害是極其嚴重的,需要即時的急救處理和專業醫療幫助。在處理爆炸傷害時,必須小心謹慎,以減少進一步的損傷並救治傷者生命。

識別及治療腦震盪 (Concussion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腦震盪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Concussion)

腦震盪可能不易立即察覺,但有以下一些常見的跡象和症狀:

  1. 頭痛或頭部壓力感 (Headache or a Feeling of Pressure in the Head)
  2. 暫時性意識喪失 (Temporary Loss of Consciousness)
  3. 記憶障礙,尤其是事故前後的情況 (Memory Problems, Especially Forgetting the Event)
  4. 眩暈或“星星” (Dizziness or “Seeing Stars”)
  5. 噁心或嘔吐 (Nausea or Vomiting)
  6. 語言表達困難 (Difficulty with Speech)
  7. 疲倦感或嗜睡 (Fatigue or Feeling Drowsy)
  8. 耳鳴 (Ringing in the Ears)
  9. 睡眠模式改變 (Changes in Sleep Patterns)
  10. 行為或性情改變 (Changes in Behavior or Personality)

腦震盪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Concussion)

  1.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 如果出現腦震盪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2. 讓受傷者休息 (Rest the Injured Person):
    • 確保受傷者休息,避免從事體力或智力活動。
  3. 監測症狀 (Monitor Symptoms):
    • 觀察受傷者的症狀是否惡化,如意識模糊、持續頭痛、嚴重噁心或呕吐等。
  4. 避免再次受傷 (Avoid Further Injury):
    • 在康復期間避免任何可能導致頭部再次受傷的活動。
  5. 跟進醫療建議 (Follow Medical Advice):
    • 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

預防腦震盪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Concussion)

  1. 佩戴適當的安全裝備 (Wear Appropriate Safety Gear): 如參與運動時戴頭盔。
  2. 保持家居和工作環境安全 (Maintain a Safe Home and Work Environment): 減少跌倒和撞擊頭部的風險。
  3. 遵守交通安全規則 (Observe Traffic Safety Rules): 戴安全帶,遵守交通規則,防止交通事故。

總結 (Conclusion)

腦震盪是一種嚴重的腦部創傷,需要及時的醫療評估和治療。在康復期間,休息和避免再次受傷至關重要。

識別及治療暈厥 (Fainting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暈厥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Fainting)

暈厥通常由暫時性的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引起。

  1. 頭暈眼花 (Dizziness or Lightheadedness)
  2. 視力模糊 (Blurred Vision)
  3. 感覺虛弱 (Feeling Weak)
  4. 出汗 (Sweating)
  5. 耳鳴 (Ringing in the Ears)
  6. 膚色蒼白 (Pale Skin)
  7. 嘔心或想吐 (Nausea)
  8. 突然倒下 (Sudden Collapse)

暈厥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Fainting)

  1. 確保安全 (Ensure Safety):
    • 確保暈厥者處於安全的地方,遠離任何可能造成傷害的物體。
  2. 讓患者躺下 (Lay the Person Down):
    • 讓暈厥者平躺,雙腳抬高,以幫助血液流向腦部。
  3. 鬆開緊身衣物 (Loosen Tight Clothing):
    • 鬆開或解開暈厥者的緊身衣物,以便他們呼吸更加舒適。
  4. 監測狀況 (Monitor the Condition):
    • 觀察暈厥者的呼吸和意識狀態。
  5. 輕拍或搖動患者 (Tap or Shake the Person Gently):
    • 如果他們沒有反應,輕輕拍打或搖動他們試圖喚醒。
  6. 提供清新空氣 (Provide Fresh Air):
    • 確保周圍環境通風。
  7. 尋求醫療幫助 (Seek Medical Help):
    • 如果暈厥持續超過幾分鐘,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預防暈厥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Fainting)

  1. 充足水分和營養 (Stay Hydrated and Well-Nourished): 確保充足飲水和均衡飲食。
  2. 避免長時間站立 (Avoid Standing for Long Periods): 尤其在熱或擁擠的環境中。
  3. 慢慢起立 (Rise Slowly): 從躺下或坐著的位置慢慢站起,特別是剛睡醒時。

總結 (Conclusion)

暈厥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提供適當的急救措施後,如果情況不明或病人沒有迅速恢復,應尋求醫療幫助。

識別及處理精神健康危機 (Mental Health Crisi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精神健康危機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 Mental Health Crisis)

精神健康危機的徵兆可能包括:

  1. 極度憂鬱或焦慮 (Extreme Depression or Anxiety)
  2. 自殘行為 (Self-Harm Behavior)
  3. 嚴重精神混亂 (Severe Mental Confusion)
  4. 脫離現實(幻覺或妄想) (Detachment from Reality – Hallucinations or Delusions)
  5. 情緒不穩或易怒 (Mood Swings or Irritability)
  6. 言語或行為的突然改變 (Sudden Changes in Speech or Behavior)
  7. 談論自殺或傷害他人 (Talking About Suicide or Harming Others)
  8.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的壓力 (Inability to Cope with Daily Life Stressors)

處理精神健康危機 (Dealing with a Mental Health Crisis)

  1. 保持冷靜 (Stay Calm):
    • 保持冷靜和耐心,以平和的聲音講話。
  2. 安全第一 (Safety First):
    • 確保病人和周圍人的安全。如果有自殘或傷害他人的風險,立即尋求幫助。
  3. 傾聽並支持 (Listen and Support):
    • 給予病人講話的機會,認真聽取他們的感受和擔憂。
  4. 避免爭論或反駁 (Avoid Arguing or Contradicting):
    • 不要與病人爭論或否定他們的感受。
  5. 尋求專業幫助 (Seek Professional Help):
    • 聯絡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或撥打急救電話。
  6. 提供資源 (Provide Resources):
    • 提供精神健康支持熱線、醫院或社區資源的聯絡方式。

預防精神健康危機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Mental Health Crisis)

  1. 定期精神健康檢查 (Regular Mental Health Check-ups): 定期與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溝通。
  2. 建立支持網絡 (Build a Support Network): 與家人、朋友和社區建立積極的關係。
  3. 練習壓力管理技巧 (Practice Str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如冥想、運動或趣味活動。
  4.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 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

總結 (Conclusion)

處理精神健康危機時,關鍵是要提供支持和理解,並尋求專業幫助。預防精神健康問題的發展同樣重要,這包括照顧個人的整體健康和建立支持系統。

識別及治療自我傷害 (Self-Inflicted Injurie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自我傷害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Self-Inflicted Injuries)

自我傷害的徵兆可能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1. 刻意隱藏身體某些部位 (Intentionally Hiding Certain Body Parts): 經常穿長袖或長褲以掩蓋傷口。
  2. 切割、燒傷或擦傷等傷痕 (Cuts, Burns, or Scrapes): 發現身體某部分有反覆出現的傷痕。
  3. 情緒波動 (Emotional Fluctuations): 情緒不穩定、抑鬱或焦慮。
  4. 社交隔離 (Social Withdrawal): 避免與家人或朋友交往。
  5. 行為改變 (Behavioral Changes): 行為突然改變或變得秘密。

自我傷害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elf-Inflicted Injuries)

  1. 平和而關心的態度 (Calm and Caring Approach):
    • 以平和、關心的態度與受傷者交談,表達關心而非指責。
  2. 處理可見的傷口 (Treat Visible Wounds):
    • 對於切割或燒傷等傷口,進行基本的清潔和包紮。
    • 使用乾淨的布料輕壓出血傷口以止血。
  3. 尋求專業幫助 (Seek Professional Help):
    • 建議或協助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幫助。
  4. 監測情況 (Monitor the Situation):
    • 留意情況是否惡化,特別是在有自殺傾向時。

預防自我傷害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elf-Inflicted Injuries)

  1. 建立支持系統 (Build a Support System): 鼓勵建立或加強與家人、朋友的支持關係。
  2. 鼓勵尋求專業幫助 (Encourage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鼓勵接受心理健康咨詢和治療。
  3. 提高情緒調節技能 (Enhance Emotional Regulation Skills): 透過療法、冥想或運動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
  4. 積極生活方式 (Positive Lifestyle Changes): 鼓勵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足夠休息。

總結 (Conclusion)

自我傷害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通常與深層的心理問題相關。對於自我傷害行為,需要以同情和支持的態度來處理,並尋求專業的幫助。

識別及治療溺水 (Drowning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溺水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Drowning)

溺水時,受害者可能表現出以下徵兆:

  1. 掙扎和無法呼吸 (Struggling and Unable to Breathe)
  2. 無法發出聲音或呼喊求救 (Unable to Call for Help or Make Noise)
  3. 手腳無力地掙扎 (Arms and Legs Flailing Weakly)
  4. 浮上水面再沉下去 (Bobbing Up and Down in the Water)
  5. 保持垂直姿勢而無法前進 (Staying Upright but Unable to Move Forward)
  6. 表情驚恐 (Panicked or Fearful Expression)

溺水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Drowning)

對於反應性溺水者 (Responsive Drowning Person):
  1. 立即呼叫救援 (Call for Help Immediately)
  2. 使用救生工具 (Use Lifesaving Tools): 如救生圈或長棍。
  3. 穩定並平靜地將受害者帶離水域 (Stabilize and Calmly Bring the Person out of Water)
對於無反應性溺水者 (Unresponsive Drowning Person):
  1. 立即將受害者從水中移出 (Remove the Person from Water Immediately)
  2. 檢查呼吸和意識 (Check for Breathing and Consciousness):
    • 如果無呼吸或無意識,立即開始進行CPR(心肺復甦)。
  3. 呼叫急救並繼續CPR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and Continue CPR):
    • 直到救護車到達或受害者開始呼吸。

預防溺水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Drowning)

  1. 學習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 (Learn Swimming and Water Safety Skills)
  2. 總是在有救生員的地方游泳 (Always Swim Where Lifeguards are Present)
  3. 避免獨自或在酒精影響下游泳 (Avoid Swimming Alone 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4. 為兒童提供適當的監督 (Provide Appropriate Supervision for Children)
  5. 穿戴救生衣 (Wear Life Jackets)

總結 (Conclusion)

溺水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緊急情況,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拯救生命。無論是反應性還是無反應性溺水者,都應該立即進行救援和必要的急救措施。

識別及治療吞嚥毒物 (Swallowed Poiso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吞嚥毒物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Swallowed Poisons)

吞嚥毒物可能有以下症狀:

  1. 嘔吐或想吐 (Vomiting or Nausea)
  2. 腹痛 (Abdominal Pain)
  3. 口腔或喉嚨灼痛 (Burning Sensation in Mouth or Throat)
  4. 困惑或意識不清 (Confusion or Altered Mental Status)
  5. 呼吸困難 (Difficulty Breathing)
  6. 發燒或發冷 (Fever or Chills)
  7. 頭痛或頭暈 (Headache or Dizziness)
  8. 脈搏加快或減慢 (Increased or Decreased Heart Rate)

吞嚥毒物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Swallowed Poisons)

  1. 確認安全 (Ensure Safety):
    • 確保受害者和你自己處於安全環境中。
  2. 識別毒物 (Identify the Poison):
    • 如果可能,確定所吞嚥物質的性質。
  3. 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提供毒物的詳細資訊。
  4. 不要嘗試引起嘔吐 (Do Not Induce Vomiting):
    • 除非獲得專業指示,否則不要試圖使受害者嘔吐。
  5. 提供清水 (Offer Water):
    • 如果受害者清醒且能吞嚥,可提供少量清水。
  6. 收集毒物樣本 (Collect Poison Sample):
    • 如有剩餘的毒物或包裝,保存以供醫護人員檢查。

預防吞嚥毒物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Swallowed Poisons)

  1. 安全存放化學品和藥物 (Safely Store Chemicals and Medications): 將有毒物質放在兒童無法接觸的地方。
  2. 標記和包裝清晰 (Label and Package Clearly): 確保所有化學品和藥物都有清晰的標籤和包裝。
  3. 教育兒童避免危險物品 (Educate Children to Avoid Hazardous Substances): 教導兒童避免接觸未知物質。
  4. 定期檢查家中的危險物品 (Regularly Check for Hazardous Items in the Home): 確保家中沒有過期或未標記的危險物品。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吞嚥毒物的緊急情況,關鍵是迅速辨認狀況並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在專業人員到達之前,採取適當的急救措施並防止情況惡化。

識別及治療吸入性毒物 (Inhaled Poiso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吸入性毒物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Inhaled Poisons)

吸入毒物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 呼吸困難 (Difficulty Breathing)
  2. 咳嗽 (Coughing)
  3. 喉嚨痛或灼熱感 (Sore Throat or Burning Sensation)
  4. 眼睛刺激或流淚 (Eye Irritation or Watering)
  5. 頭痛或頭暈 (Headache or Dizziness)
  6. 噁心或嘔吐 (Nausea or Vomiting)
  7. 意識混亂或昏迷 (Confusion or Unconsciousness)
  8. 胸痛 (Chest Pain)

吸入性毒物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Inhaled Poisons)

  1. 立即轉移至新鮮空氣中 (Immediately Move to Fresh Air):
    • 將受害者從污染環境中帶到開放、空氣流通的地方。
  2. 檢查呼吸和意識 (Check Breathing and Consciousness):
    • 如果受害者無法呼吸或失去意識,立即進行CPR(心肺復甦)。
  3. 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並提供有關受害者的狀況和可能吸入的毒物信息。
  4. 鬆開緊身衣物 (Loosen Tight Clothing):
    • 幫助受害者鬆開緊身衣物,使其更容易呼吸。
  5. 監測受害者狀況 (Monitor the Victim’s Condition):
    • 繼續觀察受害者的呼吸和意識狀態。

預防吸入性毒物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Inhaled Poisons)

  1. 使用適當的通風 (Use Proper Ventilation): 在使用化學品或燃燒物質時確保良好的通風。
  2. 戴防護面具 (Wear Protective Masks): 在可能接觸到有毒氣體或粉塵的環境中使用適當的防護面具。
  3. 避免燃燒未知物質 (Avoid Burning Unknown Substances): 燃燒不明物質可能釋放有毒氣體。
  4. 存放化學品於安全地方 (Store Chemicals Safely): 確保所有有毒化學品存放於兒童和寵物無法接觸的地方。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吸入性毒物,迅速的反應和正確的急救措施至關重要。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之前,確保受害者處於安全和新鮮空氣的環境中,並密切監測其狀況。

識別及治療皮膚吸收的毒物 (Absorbed Poiso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皮膚吸收的毒物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bsorbed Poisons)

皮膚吸收毒物可能有以下症狀:

  1. 皮膚紅腫或發炎 (Skin Redness or Inflammation)
  2. 疼痛或灼熱感 (Pain or Burning Sensation)
  3. 發癢或起泡 (Itching or Blisters)
  4. 皮膚乾燥或脫皮 (Dry Skin or Peeling)
  5. 全身性反應,如頭痛、惡心 (Systemic Reactions, like Headaches, Nausea)

皮膚吸收的毒物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Absorbed Poisons)

  1. 立即清洗皮膚 (Immediately Wash the Skin):
    • 使用大量清水清洗皮膚至少15分鐘。
    • 避免使用肥皂或化學清潔劑,以免進一步刺激皮膚。
  2. 移除受污染的衣物和首飾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Jewelry):
    • 小心地脫掉任何受污染的衣物和首飾。
  3. 避免擴散毒物 (Prevent Spreading the Poison):
    • 在清洗過程中小心不要讓毒物接觸到未受污染的皮膚區域。
  4. 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 如果有嚴重症狀或不確定的情況,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5. 密切觀察症狀 (Closely Monitor Symptoms):
    • 觀察是否有任何症狀惡化或出現新症狀。

預防皮膚吸收的毒物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Absorbed Poisons)

  1. 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Us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在處理化學品或潛在有毒植物時戴上手套和適當的保護服。
  2. 安全存放化學品和有毒植物 (Safely Store Chemicals and Toxic Plants): 確保所有有毒物質遠離兒童和寵物。
  3. 了解常見的有毒物質 (Be Aware of Common Toxic Substances): 熟悉家庭、工作場所和戶外環境中常見的有毒物質。
  4. 遵循安全指南 (Follow Safety Guidelines): 在使用任何化學品或處理植物時遵循安全指南。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皮膚吸收的毒物,快速和正確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及時清洗和尋求醫療幫助有助於減少毒物對身體的傷害。

識別及治療注射式毒物 (Injected Poison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注射式毒物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Injected Poisons)

注射式毒物常見於昆蟲叮咬、蛇咬或注射針頭等情況。

  1. 刺痛或疼痛 (Stinging or Pain): 在被咬或叮咬的地方感到疼痛。
  2. 紅腫或發炎 (Redness or Inflammation): 受影響區域出現紅腫。
  3. 癢感或灼熱感 (Itching or Burning Sensation): 在咬傷處感覺癢或灼熱。
  4. 全身反應 (Systemic Reactions): 包括頭暈、噁心、發熱或全身無力。
  5. 過敏反應 (Allergic Reactions): 包括呼吸困難、蕁麻疹或嚴重腫脹。

注射式毒物的急救處理 (First Aid for Injected Poisons)

  1. 清洗傷口 (Clean the Wound):
    • 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咬傷或叮咬處。
  2. 冷敷減輕腫脹 (Apply Cold Compress):
    • 用冷敷包或冷水敷料來減輕腫脹和疼痛。
  3. 保持冷靜和靜止 (Stay Calm and Still):
    • 儘量減少活動,以防毒素在體內擴散。
  4. 移除任何緊身的衣物或首飾 (Remove Tight Clothing or Jewelry):
    • 從受影響區域移除,以防止進一步的腫脹。
  5. 呼叫急救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 如有嚴重的過敏反應或呼吸困難,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6. 觀察症狀 (Monitor Symptoms):
    • 密切注意症狀是否惡化。

預防注射式毒物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Injected Poisons)

  1. 穿著保護性衣物 (Wear Protective Clothing): 如在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服和長褲。
  2. 使用驅蟲劑 (Use Insect Repellents): 預防昆蟲叮咬。
  3. 避免高風險區域 (Avoid High-Risk Areas): 遠離可能有毒蛇或危險昆蟲的地方。
  4. 小心處理未知物品 (Handle Unknown Items Carefully): 避免接觸可能藏有針頭的物品。

總結 (Conclusion)

對於注射式毒物,及時的急救措施對於減輕症狀和預防嚴重後果非常重要。在處理這些情況時,應保持冷靜,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識別及治療因酒精或藥物中毒 (包括鴉片類藥物過量和酒精過量) (Poisoning Caused by Alcohol or Drug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識別酒精或藥物中毒的徵兆 (Recognizing the Signs of Alcohol or Drug Poisoning)

酒精或藥物中毒可能有以下症狀:

  1. 意識模糊或失去意識 (Confusion or Loss of Consciousness)
  2. 嚴重呼吸困難 (Severe Breathing Difficulties)
  3. 極度昏睡 (Extreme Drowsiness)
  4. 無法喚醒 (Inability to Wake Up)
  5. 嘔吐 (Vomiting)
  6. 心跳過快或過慢 (Rapid or Slow Heart Rate)
  7. 癲癇發作 (Seizures)
  8. 皮膚蒼白或發青 (Pale or Bluish Skin)

鴉片類藥物過量的特別徵兆 (Special Signs of Opioid Overdose)

  1. 瞳孔變小 (Pinpoint Pupils)
  2. 呼吸急促或停止 (Shallow or Stopped Breathing)
  3. 發出咕嚕聲 (Gurgling Noises)

急救處理 (First Aid Treatment)

對於酒精或藥物中毒 (For Alcohol or Drug Poisoning):
  1. 保持冷靜並呼叫急救 (Stay Calm and Call for Emergency Help)
  2. 保持通暢的呼吸道 (Keep the Airway Clear): 如果受害者有意識,讓他們坐下或躺在側邊。
  3. 監測呼吸和心跳 (Monitor Breathing and Heart Rate)
  4. 不要讓受害者嘗試走動或進食 (Do Not Allow the Person to Walk or Eat)
對於鴉片類藥物過量 (For Opioid Overdose):
  1. 使用納洛酮(Naloxone) (Administer Naloxone): 如果可用,並按照指示使用。
  2. 進行CPR (Perform CPR): 如果呼吸停止或呼吸急促。

預防酒精和藥物中毒的建議 (Tips to Prevent Alcohol and Drug Poisoning)

  1. 理解藥物作用和風險 (Understand Medication Effects and Risks): 正確使用處方藥物。
  2. 避免混用藥物和酒精 (Avoid Mixing Medications and Alcohol)
  3. 限制酒精攝入量 (Limit Alcohol Intake)
  4. 及時尋求幫助 (Seek Help Promptly): 如有藥物濫用問題,及時尋求幫助。

總結 (Conclusion)

酒精和藥物中毒是緊急情況,需要立即醫療干預。瞭解症狀並迅速反應對於救治至關重要。

first aid cantones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